川观新闻记者 田珊
(资料图片)
收集数据、分类整理、拟写报告……8月2日凌晨1点,四川省大气环境质量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今天第一轮数据收集和分析,他们要为每日召开的大气污染防治分析研判会做好数据分析支撑。
入夏以来,四川省启动了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攻坚行动,生态环境厅联合经信、公安、住建、交通、气象、电力等部门成立大气环境质量工作专班,设分析研判组、综合协调组、督察执法组三个小组。据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先进科学的监测预报,高效协同的管控治理,共同撑起了今夏的一片“天府蓝”。
8月2日,记者来到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夏季大气环境质量指挥调度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探秘四川大气治理背后的黑科技。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治气“黑科技”超级站
让污染“元凶”无所遁形
每天凌晨1点,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各类监测数据便会陆续传至指挥中心,这些数据来自卫星遥感、走航监测、大气颗粒物及光化学组分站(超级站)、电力监控、视频监控、在线监测、交通流量等各种途径,几乎整合了省市所有监测科技手段,将数据“一网打尽”。
工作人员正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被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誉为“千里眼”,“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天上的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掌握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做到‘面’上有数;空中的激光雷达可以精准锁定颗粒物,而地面的走航监测等设备,可将排查范围精确至百米级别,实现大气污染物由‘面’到‘线’精准溯源。”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张巍解释说。
那么如何才能更精准的定位到污染成因和更具体的污染点位呢?那就不得不提治气“黑科技”——超级站,精准溯源,实现由“线”到“点”。与普通监测站相比,超级站就像一个大气体检“医生”,可以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监测150余种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及浓度,据张巍介绍,今年夏季我省投入运行的超级站有11座,另外在成都还投入2个移动式方舱超级站,从而摸清大气污染物的构成、行业、点位,分析不同区域的特征污染因子、浓度高低时限、变化趋势等,最终锁定问题点位。
超级站。图片由生态环境厅提供
“超级大脑”精准分析+高效协同管控
让监管更加高效智慧
“如果说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是‘千里眼’,那么指挥中心就相当于全省大气环境治理的“‘超级大脑’。”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我们每次获得和需要分析的数据多达上万条。”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谭钦文向记者介绍,“密密麻麻的数据需要抽丝剥茧。得益于多年数据分析经验的积累,利用大数据手段,我们建立了多种空气质量分析模型。”
上午9点,近30位专家和省内重点区域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齐聚在指挥中心,对这天的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据介绍,在此次攻坚行动中,工作专班指挥中心不仅有两位院士专家,还有来自省内外科研单位的近30位知名专家,他们无疑是大气环境指挥调度中心这个“超级大脑”最关键的中枢。
经过了凌晨的监测数据收集和专家团队分析研判,“超级大脑”给出的管控建议被决策部门采纳,督察执法组开始点对点深入一线,精准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攻坚帮扶。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线上会议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图片由生态环境厅提供
四川环境科学院大气所所长姜涛介绍,“以近期我们开展的一次管控行动为例,我们通过卫星遥感,发现当日某市区域出现NOx高值异常,指挥中心启动会商机制,利用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高值区范围内42家企业排放情况进行比对筛查,精准锁定数据异常的几家企业。其中,通过现场检查发现某公司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为39.94千克,远远超过正常生产时的氮氧化物日均排放量18.88千克。”记者还了解到这样的排查行动在不同的异常区域同时展开。
晚上,督察执法组工作动态实时传回指挥大厅,专班又投入了紧张繁重的数据调度,通过数据对比,对管控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从而验证管控措施是否有效,并分析原因研判是否需要调整。
至此,专班工作实现“现状分析—数据收集—研判决策—精准施策—效果评估”闭环管理。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有效助推我省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
据悉,此次攻坚行动优先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结合涉气企业正面管理清单,倒排企业污染防治管控措施落实效果,对管理规范记录良好的企业无事不扰,切实提升污染防治效能。